依據日本經濟新聞本(2021)年11月17日報導,鑒於包含車載電池在內之蓄電池為推動淨零碳排之關鍵技術之一,日本政府擬於2021年度補正預算案中編列1,000億日圓規模預算,補助企業建設車載電池工廠,盼藉此促進企業投資,實現車載電池供應鏈之國產化。
為吸引企業投資設置車載或再生能源用之蓄電池工廠,補助對象係以工廠為單位,電池製造、關鍵原料、資材回收等相關企業可共同申請補助金。鑒於高技術水準之蓄電池工廠初期投資費用約介於數百億至1千億日圓,日本政府現正針對預算規模及補助額度進行評估。
電動車(EV)及油電混合車(PHV)皆需要高容量電池。根據韓國市調公司SNE Research調查,2020年車載電池全球產量占比,中國大陸的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最大,約佔24%;韓國的LG Energy Solution則約占23.5%,為全球第二;第三為日本企業的PANASONIC,占比約為18.5%,較2019年衰退5.9%。日本政府擔心倘中國大陸及歐洲企業持續席捲車載電池市場,可能導致日本汽車產業競爭力低落。
鑒於減碳排及淨零碳排蔚為風潮,蓄電池市場規模料將持續擴大。目前歐盟已編列8,000億日圓規模之補助金支援企業設置電池工廠,美國亦表達將針對電池產業積極招商。美國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預估2025年車載電池供應量將達1,700Gwh,較2020年的421Gwh成長約300%,其中中國大陸產量約為750Gwh,歐洲地區約為730Gwh,各約佔4成,但包含其他地區(包含日本)之生產規模則約為30Gwh。
日本於本年10月通過之能源基本計畫中亦將2035年後全面改售電動車(含PHV)列入施政目標,並將以2030年前國內車載電池產能達100Gwh(可供給240萬台電動車使用)為目標推動大規模投資,本次新設之補助金為落實該政策目標之具體政策之一。萩生田光一經濟產業大臣於本年11月15日召開之專家會議中表示,鑒於蓄電池為實現綠色經濟及數位經濟之關鍵技術,今後將檢討、制訂相關政策以促進企業於日本國內設置大規模製造據點。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