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The Economist
日期:110年1月29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87/P200號(商情文號:第 1087 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際貿易部當前積極與世界各國簽署貿易協定,協助英國以單一經濟體走向國際化路線。該部在2021年前已與27個歐盟國簽署14份貿易協定,而在12月單一月份英國也與歐洲境外的11個國家達成貿易協定,包括加拿大、日本與土耳其。相關人士則指出,目前英國之所以能迅速達成貿易協定僅是基於英國脫歐前便積極開展的基礎,以獨立新經濟體建立貿易關係的英國如同回到貿易起跑線,將面臨日趨的困難與失去歐盟經濟體的加持助力。
國際貿易部自4年前成立以來,便將重心集中在過去作為歐盟國已開始交涉的貿易談判上。英國曾受益歐盟談判與全球70國簽署的40項貿易協定。在此基礎上,脫歐派曾吹噓英國有能力以獨立經濟體談判使上述交易轉移,留歐派則強調上述交易轉移的談判將花上數年才可達成。事實上,英國在原定脫歐日2019年3月時,僅達成9項貿易協定;英國以獨立經濟體的貿易談判已被證實非常困難,並且將是耗時耗力的重大挑戰。相關學者也指出,目前談成的協定並非皆大歡喜。英國在與日本的貿易協定上獲得些許利益,但在與瑞士、土耳其和挪威談判的結果卻處於不利地位。
目前為止,在談判任務上困難的因素在於法規條例等,例如在英美貿易協定談判的過程中,接受美國氯化雞便是非常棘手的問題。美國前總統 Donald Trump 可能因政治因素同意較為不利的交易模式,但美國新任總統Joe Biden則不太可能在有損美國利益的情況下簽署任何協定。
相對而言,英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貿易前景則較為光明。分析家推測英國應能在近期與澳洲、紐西蘭達成貿易協定,更可能在不久後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